鼻咽拭子是怎样采样的?

1、请患者头部保持不动,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;

2、以拭子测量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并用手指做标记,将拭子以垂直鼻子(面部)方向插入鼻腔,当遇到阻力后即到达后鼻咽,使拭子在鼻内停留10~15 s,轻轻旋转3~5次取出试子。

采样者完全没有必要站立在患者正对面。侧位站立的优点是如果患者有咳嗽、打喷嚏等,可及时避开。鼻咽拭子通过鼻孔后,以垂直于头部冠状面或面部深入,从下鼻道深入抵达鼻咽后壁,有触墙感即可。鼻咽拭子进入鼻腔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。

《美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》要求,鼻咽拭子在鼻咽黏膜上要捻转,并保留10-15秒,然后取出。儿童配合度较差,实际操作中,我们一般充分捻转2-3次后,三五秒就取出拭子。

除了拭子进入深度要注意以外,还要注意的是,总有人习惯让患者充分仰头、折弯拭子,然后采样,以为这样才会取到合格标本。实际上,上述做法是错误的。这样操作会导致拭子头停留在不正确的位置,最终获得的样本其实不是规范的鼻咽拭子标本。

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有什么不同?

我们经常可以在医院看到,医护人员对之前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触者、发热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咽拭子的采集,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。但实际上咽拭子是一个统称,它包括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,之前用得比较多的,是口咽拭子。

要说到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的不同,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人体咽喉部的结构,人体咽喉部分为鼻咽、口咽、候咽三者之间有连续的黏膜,都属于上呼吸道区域,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的最大区别,其实就在于采样的路径。

就口咽拭子而言,他采样比较方便,被采样者张口即可进行样本采样,但由于被采样者容易出现刺激性干咳和呕吐症状,采样人员需要直接面对被采样者的咽喉部,这样感染暴露的风险很高,也很容易出现采样不准的情况。

而鼻咽拭子需要通过被采样者的鼻孔进行采样的,基本上不会出现咽反射,采样人员可以站在被采样者的侧后方,感染暴露风险比较低,而且可以获得更足量的标本,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,但对非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而言,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。

鼻咽拭子在准确率和安全性方面是优于口咽拭子的,早在之前就已经明确把标本采集的咽拭子更新为鼻咽拭子。

更有专家表示,就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采集而言,其关键主要在于保证采样的深度以及与患者黏膜接触的时长,采集鼻咽拭子不容易引起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呕吐等咽反射反应,采样时能够取得更足量的标本,因此其阳性率会高于口咽拭子。

 

鼻拭子检测跟咽拭子检测对比有什么优势?

鼻拭子检测跟咽拭子检测对比有什么优势?

①、一般病毒袭击主要是在鼻咽部,病毒存留在鼻咽的时间相对于口咽来说会更长一点,所以,鼻咽拭子采集到的病毒标本要比口咽拭子更多;

②、对于检测采样人员来说,暴露风险会比口咽拭子更低,因为采样时我们采样操作者是可以站在患者侧后方操作的,而且要求患者拉下口罩仅露出鼻孔,遮住口腔,不需直视患者口腔,基本不会出现咽喉反射,只有少许的患者在采样后会出现喷嚏反射,患者打喷嚏时可以用手肘和纸巾遮挡,而且因为采样操作者不在患者正前方,暴露风险相当低,这样采样操作者的心理压力也不会那么大。

③、患者耐受性好,熟练操作后基本可以在不麻醉的情况下取样

咽拭子检测的关键是什么?

不管是口咽拭子还是鼻咽拭子,在做检测病毒标本采集的时候如果操作不规范的话,可能会造成“假阴性”的结果,导致患者延误治疗。那么,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关键是什么?无论是采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,采样的深度和黏膜接触的时间是关键。如果采样鼻咽拭子没有达到鼻咽腔深处时,采集口咽拭子时患者呕吐反应比较大导致采样时间不够,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采集的细胞含病毒成本较低,既造成检测失误。

鼻咽检测和口咽检测的区别是什么?

咽部分为鼻咽、口咽、候咽这三者的黏膜是连续的,均属于上呼吸道区域,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只是采样的路径不同,一般经口咽的采样叫口咽拭子,经鼻咽部采样的为鼻咽拭子,但是由于口咽拭子张口就能进行操作,相对于鼻拭子会比较简单,因此临床上比较常用,但是采样操作人员暴露的风险会更高。